嵌入式系统(四)嵌入式系统定时器
Published in:2023-12-05 | category: 嵌入式系统

1 定时器工作原理

打开定时器后,定时器“存储寄存器”的值经过 一个机器周期自动加1(或减1),也就是说,机器周期 是定时器的计数周期。通过控制定时器运行的计数周期的个数实现定时功能。

每当出现一个计数信号,计数器就自动加1(或自动减1)。当计数值从最大 值变成0(或从0变成最大值)溢出时,定时器/计数器便向CPU提出中断请求,中断请求我们在上面一节已经讲过了嵌入式(三)中断解析 | 中断基本概念 CC2530中断系统 中断编程全解析-CSDN博客

计数信号的来源可选择

​ 周期性的内部时钟信号(如定时功能)

 非周期性的外界输入信号(如计数功能)

2 定时器功能

那么定时器在我们实际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?

1.定时器功能

• 最本身直接的功能,比如我期望1s后灯熄灭,那么这个1s就得由定时器来完成

2计数器功能

• 对任意时间间隔的输入信号的个数进行计数,一般用来对外界事件进行计数。其输入信号一般来自单片机外部开关型传感器, 可用于生产线产品计数、信号数量统计和转速测量等方面。

3 输入捕获功能

对规定时间间隔的输入信号的个数进行计数,当外界输入有效 信号时,捕获计数器的计数值。该功能通常用来测量外界输入 脉冲的脉宽或频率,需要在外界输入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进 行两次捕获,通过计算两次捕获的差值可计算出脉宽或周期等 信息。

4 输出比较功能

当计数值与需要进行比较的值相同时,向CPU提出中断请求或改 变I/O口输出控制信号。该功能一般用来控制LED灯亮度或电机 转速。

如按键消抖什么的

而在CC2530中 定时器不光只有一个,实际上有5个,分别各自的特点及其功能参考如下

3 定时器分类

四个通用+两个特殊

四个通用:定时器1,2,3,4

两个特殊:睡眠定时器+看门狗定时器

3.1 定时器1

定时器1是一个16位定时器,是功能最全的定时器/计数器。

支持输入捕获、输出比较、PWM输出(脉冲宽度调制,后面讲到)、触发DMA
5个独立的捕获/比较通道

3.2 定时器2

定时器2主要用于为IEEE 802.15.4 CSMA/CA算法提供定时, 以及为IEEE 802.15.4 MAC层提供一般的计时功能,也称为 MAC定时器。用户一般不使用该定时器

3.3 定时器3和定时器4

定时器3和定时器4都是8位定时器,可用于PWM(脉冲宽度调制,后面讲到)控制。

3.4 睡眠定时器

24位正计数定时器,运行在32KHz的时钟频率,主要用于系统进入或退出低功耗睡眠模式之间的周期定时

3.5 看门狗定时器

用于看门狗功能(后面讲到)

15位计数器,频率由32KHz时钟源规定(不使用看门狗功能时,可作为通用的定时器)

实际上对于一个定时器而言,他可以有不同的工作模式

4 定时器工作模式

4.1 自由运行模式

在自由运行模式下,计数器从0x0000开始,在每个活动时 钟边沿增加1,当计数器达到0xFFFF时溢出,计数器重新载 入0x0000并开始新一轮的递增计数。

相当于默认定时器的计数为0xFFFF

4.2 模模式

在模模式下,计数器从0x0000开始,在每个活动时钟边沿 增加1,当计数器达到T1CC0寄存器保存的值时溢出,计数 器将复位到0x0000并开始新一轮递增计数

相当于可以人为设定计数为T1CC0寄存器

4.3 正计数/倒计数模式

在正计数/倒计数模式下,计数器反复从0x0000开始,正计数 到T1CC0保存的最终计数值,然后倒计时返回0x0000,如下图 所示

相当于模模式的两倍

总结:自由运行模式的溢出值为0xFFFF不可变的,而其他两种模式则可以通过对T1CC0赋值,精确控制定时器的溢出值

实际我们对定时器的设置都是通过寄存器来实现的,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寄存器,其中重点介绍定时器1的各种寄存器

5 定时器1寄存器

5.1 计数寄存器

首先我们是怎么知道当前已经计数到哪里了呢?通过T1CNTH和T1CNTl两个寄存器

T1CNTH 定时器1的高位字节,在读T1CNTL时,计数器的高位字节缓冲到该寄存器

T1CNTL 定时器1的低位字节,向该寄存器写任何值,将导致计数器被清零

在程序中应先读取T1CNT寄存器获取当前计数的低位字节,高位会被缓存到T1CNTH中,然后读取T1CNTH寄存器获取当前计数的高位字节

5.2 计数控制寄存器

控制寄存器T1CTL主要进行定时器分频系数和工作模式的选择。工作模式我们刚刚讲过了,这里多出来一个概念,叫做分频系数

可以理解为把一次计数的时间延长多少倍,举一个例子

CC2530在上电后,默认使用内部频率为16MHz的RC振荡器,这时候计数器增加一次耗费的时间是$\frac{1}{16MHZ}秒$ 假设我们设置为128分频

那么也就意味着计数器增加一次耗费的时间变为$128*\frac{1}{16MHZ}秒$

倘若我们设置为自由模式,那么只有当计数到0xFFFF(转换为十进制位65535)的时候,才会产生中断

那么最后产生最终中断的时间为

$65535128\frac{1}{16MHZ}秒== 0.52428 秒$

综上

T1CTL 设置分频系数和工作模式,每一位的含义如下

image-20231001173800132

IRCON

Timer1中断标志位T1IF位于IRCON寄存器中,查询模式下需要手工进行清除,中断模式下进入中断服务函数,将由硬件自动清零

T1STAT Timer1溢出中断及比较/捕获中断标志

image-20231001174054397

这里的中断标志位T1IF,溢出中断标志位 ,捕获中断标志 有什么区别?查询模式和中断模式区别?

输入捕获事件?输出比较事件?

T1CCxH T1CCxL

计时器1 实际上有不同的通道,这样我们就可以设置多个的计数值,进行不同功能的不同时间的计数了

比如我一个LED灯想2s后灭,而一个LED灯想要1s后灭,就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计时器通道实现

image-20231001174245418

– T1CCTLn –

– TIMIF.OVFIM register bit resides in the TIMIF register

6 定时器的两种使用方式

6.1 查询方式

查询方式可以只定义分频系数(T1CTL)的值并且启动自由运行模式即可。利用溢出标志位IRCON状态

值进行判断即可

下面是一个通过查询方式实现LED3闪烁效果的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void InitT1() {
T1CTL = 0x0d; //128分频,自动重装 0x0000-0xFFFF
T1STAT= 0x21; //通道0,中断有效
}
void main(void) {
uchar count=0;
InitLed(); //调用初始化函数
InitT1();
while(1) {
if(IRCON > 0) { //查询溢出标志
IRCON=0; //溢出后清0
if(count++ >= 1) { //约1s (2 * 0.52s)周期性闪烁,示波器测约为1025MS
count=0;
LED3 = !LED3; //LED3闪烁
} } } }

6.2 中断方式

中断方式是通过最后溢出后,引发中断调用中断函数实现的。需要使能计时器1的中断功能,设置步骤较多

配置流程如下

配置 T1CTl 设置分频和工作模式

配置T1CC0L,T1CC0H, 配置最大计数数值的低,高八位

使能定时器1的溢出中断

使能定时器1中断

使能全局中断

Prev:
数据库系统(五)数据库设计
Next:
数据库系统(四)中级和进阶SQL